一季度工業運行“穩”字當頭!新能源汽車產業“鏈”起中國城市
昨天(19日),工信部發布了一季度工業經濟運行的相關數據,“穩”字成為關鍵詞。
一季度工業運行“穩”字當頭
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5%,高于去年四季度2.6個百分點,呈現逐季回升的良好態勢。
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 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 羅俊杰:一是工業生產保持平穩,二是制造業占比進一步提升,一季度為28.9%,同比提高1.3個百分點,達到2016年以來最高值。
其中,高技術制造業、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.2%、8.1%,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7.7、1.6個百分點。新能源汽車、太陽能電池、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40.8%、24.3%、10.2%。
迎難而上 夯實工業之基
今年一季度工業數據整體平穩,但有一點值得關注,三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.5%,降到臨界點之下,比二月份下降0.7個百分點,這也意味著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有所放緩。
受疫情、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,當前工業經濟運行面臨諸多困難。特別是三月份以來,受疫情影響,多個省份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面臨挑戰。那么各地是如何在壓力之下,保證工業經濟穩定運行的?我們選擇了寧波、成都、合肥、佛山四地進行調研。
選擇這四座城市的原因,一是他們的工業經濟,特別是制造業占比大、水平高,其次,今年一季度,這四座城市的工業經濟在困境下都實現了穩定增長。
新能源汽車產業“鏈”起中國城市
在對寧波、成都、佛山、合肥近五年的產業發展數據進行梳理的時候,我們發現新能源汽車產業,是這四座城市共同的發力點。從上游的原材料,到中游的零部件,再到下游的整車,新能源汽車產業“鏈”起了這四座城市。
從企業的增量上看,過去5年,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增速最大的是寧波和佛山,增幅分別是58%和140%。展開來看,目前,寧波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中,有五分之一的規上企業是集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賽道——電池、電控、電機領域;再來看佛山,作為首批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用廣東城市群的牽頭城市,5年間已經聚集了100多家氫能企業和機構,氫能產業項目計劃投資總額超過400億元。
四座城市中,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相對較小,但是在整車制造領域卻有著雄厚基礎,整車制造企業數量在5年前就已超過其他三座城市。近幾年合肥在機動車充電銷售(電動車充電站建設)、配電開關控制設備制造和新能源車整車制造上增速明顯。
對比四座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數量,成都一直居于榜首,5年間基本維持在2.7萬家左右。
一條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把四座相隔甚遠的城市串在了一起,而這條產業鏈也是我國制造業眾多產業鏈當中,鏈條最長、拉動產業最多的產業鏈之一。
自3月份以來,因為疫情、原材料等諸多原因,不僅是這四座城市,在全國范圍內,多家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和零部件企業都面臨著供應鏈斷鏈的局面。
但是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自身,都采取措施積極應對“斷鏈”風險。4月中旬開始,一些暫時停工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已經開始陸續恢復生產,產業鏈企穩,繼續發揮穩定工業增長的作用。
朝聞晨評:相互支撐 共渡難關 共創新局
一季度工業運行“平穩”,但并不“平坦”,在迎難而上中體現著“振作”的狀態。一邊助企紓困,一邊著力培優,在保暢通中促轉型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,是其中一個生動的縮影。疫情點多、面廣、頻發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,但新能源產業在努力讓自己的產業鏈保持連接狀態。
相關的努力,不只是短暫的救急,而是立足長遠,構建更安全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;不只是個別企業自己在努力,而是全產業鏈上下游之間,一個地區的產業集群之間,大家相互支撐、共渡難關、共創新局。
這努力中,有宏觀政策的引導,有政府合理的幫扶,更有市場主體按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律而展開的積極作為。中國的工業經濟,今天不止一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這樣攻堅克難。這就是“穩”字背后的支撐力所在。